文章发布后,引发网友热议,“金瑜”两字也登上热搜。
有部分网友哀其不争,认为受过教育的她不应该为了爱情为了孩子一味隐忍,明明可以更早脱离苦海。
但很多网友指出,家暴就是家暴,不要因为受害者的隐忍转移焦点,应该谴责的是施暴者。
关于马金瑜的故事,其实已经流传甚广,那些关于她的事情,即便过了六七年之后,再重新提起来,也不得不令人佩服、惊叹,比如:
“一名南都名记,为了追求爱情,放弃了13年挚爱的媒体生涯,远嫁到青海”
“用电商的方式带动青海当地的经济”、“建立青海的第一个公益基金联络站”
“在6000米海拔上创业做手工皂”
在她身上的标签也是多的数不胜数,比如:
“理想主义女青年”、“用生命在为青海做贡献的女记者”、“微店青年明星店主”、“农村电商扶贫之星”、“青海公益大使”等等。
到现在为止,也有许多人对她所做的事表示非常不解,也有许多人从一开始就支持她做的事情,一直到现在。
但不论是支持或是反对,多年以后的今天,马金瑜还是当初的马金瑜,并没有因为童话般的梦破裂、窘困环境的压迫、周遭人的不理解等等因素而放弃,而是努力地生活着。
女记者远嫁青藏高原 马金瑜是谁?
她是那位放弃城市舒适安稳工作的名记,你们可能不记得她的名字,但是有可能看过她写的报道。
比如,那篇曾经非常有名的《寻找捡尸人》,是马金瑜在山西煤矿坑现场,采访那些曾经遭遇矿难侥幸活下来的人,他们讲述自己如何为矿难的“兄弟”捡尸,她写到“这些离死亡最近的人,都充满了关于生的温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