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铺村的土壤呈弱酸性,不适合传统的种粮模式。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产业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?经过走访调研,郝大宝很快确定了方向:借鉴北沟村的先进经验 ,发展“鲜切花种植”产业。
发展花卉种植,流转土地、建设花卉大棚是关键。然而,消息一出,村民们炸开了锅,90%的人表示不同意:“花又不能吃,农村人谁买花?卖给谁?”“我们村是贫困村,哪儿有建大棚的钱!”“万一不赚钱,你撂挑子不管了怎么办?”……
各种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。一天,郝大宝和村干部来到了一位村民家中做说服工作,迎接他们的,竟是一只凶悍的狗。狗追着郝大宝满村子跑,一时间场面颇为狼狈。
然而,打定了主意,再辛苦郝大宝也要坚持下来。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,他组织党员干部,日夜坚守村部,白天挨门逐户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晚上则开会总结经验。慢慢地,村民坚持传统种植模式的思维被“撕开了一道口子”。
不过,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在大多数村民犹豫不定的时候,郝大宝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,率先建起了党员示范大棚。
看到效益后,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。那位曾经放狗追书记的村民也放下了偏见,也加入到了土地流转、建大棚种鲜花的行列中。就这样,三铺村的鲜花致富路悄然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