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方言,《山海情》显然做足了功课。本来黄轩、张嘉译等人的陕方言已经够内味儿了,没想到还有郭京飞的“闽南语+普通话”,每次开会都要请特别翻译黄轩。(话说黄轩还演过《亲爱的翻译官》)
凌教授的助理一口湾湾腔,每次解释技术问题就非常机车;福建电子厂厂长,普通话是有多不好呢?因为说不清“苗”字,每次都绕过白麦苗的全名。李大有更是包袱鬼才,嫌水渠的水小直接说“碎怂(小娃)撒尿,连脚背都到不了。”
以《山海情》和《乡村爱情》对照,大部分扶贫剧沦为纯粹的“任务剧”,便在于娱乐性上做得不好。已经没有都市剧的光鲜靓丽了,还不赶紧在包袱上抓起来,观众还不如点开《致富经》。
扶贫剧的结构性难题正在于:太搞笑别人不把你当扶贫剧,太扶贫又因为缺乏看点而流失观众。受限于这种创作特征,扶贫剧很少取得收视效应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去年的《绿水青山带笑颜》,本来是要聚焦返乡青年创业,却没有乡村民宿的质朴底色,把青年创业励志剧变成了浪漫情感剧。杨烁那么油,不如开发《绿水青山大油田》。瞧瞧《山海情》里满脸土色的黄轩、白宇帆,那才是村里寡妇会惦记的小青年。
除了抹土,建议年代扶贫剧的演员都把自己饿一饿。《山海情》里涌泉村一天三顿水煮洋芋,这么减脂看你怎么好意思胖得起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