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用胜这样的情况在八角井村并不是个例。近年来,在明星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下,八角井村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“短平快”增收小产业,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。鼓励贫困户利用闲置房屋和空闲场地大力发展家禽养殖,先后帮扶贫困群众养殖家禽2100余只。通过专业合作社、驻村农技员的技术指导,利用农民夜校、入户指导、驻村帮扶等多种方式,加强贫困群众家禽养殖、消毒防疫等技术培训,增强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信心和脱贫致富的决心。
截至目前,全村年养殖家禽12000余只,小养殖产业的户数和规模不断扩大,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成为脱贫“聚宝盆”。
产业在兴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
贫困户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,村里的产业也在不断茁壮成长。
截至目前,八角井村全村发展优质粮油种植1800余亩,通过与明星镇大明粉条专业合作社合作,发展红薯300亩。2019年,在市商务局的帮扶下,八角井村大力发展雷竹产业。“雷竹种植技术相对简单,经济价值较高,受市场波动较小,因此我们将雷竹苗向村民免费发放,鼓励村民自行种植,后期由企业统一收购。”何治颐告诉记者。
除此之外,八角井村还因地制宜,利用闲置的村学校校舍,办起了集体养鸡场,养了1000多只土鸡。“养鸡产业属于短平快产业,4个月可实现回收,今年这一千多只鸡可实现毛收入7万元,收回的钱除了一部分给代养的贫困户,剩余的村上用于改善基建设施。”据何治颐介绍,村里还利用村委办公场地和大明学校场地建设光伏发电设施,利用蓄水田种植优质水稻14亩,利用撂荒地发展李子种植50亩,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不断扩大集体经济规模,同时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。”
百姓幸福事:70岁老人不等不靠双手拼出美好生活
“咯咯咯,咯咯咯……”在八角井村,70岁的范大爷正站在自家院坝中悠闲地喂鸡鸭,别看范大爷年事已高,做起事来却很麻利。打理庄稼、查看蜂箱、喂养生猪……一阵忙下来,范大爷从屋里拿出一根木凳坐下来休息。望着眼前的变化,脸上不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范大爷名叫范廷才,是八角井村7组村民。走进他的家中,一座两层小楼首先映入眼帘,家中冰箱、空调、电视等家电应有尽有。而在几年前,范廷才一家的生活却还是另一番景象,一个并不大的土坯房、简陋陈旧的家具、屈指可数的家禽,就是他的全部“家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