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地图,以“驴肉”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,京津冀地区的店铺数量遥遥领先,紧随其后的是山西、山东、河南和东北地区的大城市。相比之下,南方城市的驴肉店铺数量就没那么多了。
前文说过,驴肉并不算是常见的肉食,可它为何又能在北方,尤其是华北地区大规模流行呢?
原因并不复杂,简单来说就是,华北驴多、当地居民肉食消费也少。
在中国古代,牛是耕种主力,很多朝代都禁止私自宰杀牛,而羊因为价格昂贵,一直都是上层社会的饮食。
至于猪肉,在明清时期,虽然养猪业已经比较繁荣,但南北有比较明显的差异。四川的养猪业在清代就很发达,以至于当时四川很多府、州、县的地方志都将猪列为当地特产之一。
同为南方的湖南,到嘉庆年间,一部分县的肉食已经比较丰富了,竟然还会招致批评,认为吃太多肉是“奢侈”。
而在北方,无论是养猪的数量还是相关的记载,都要比南方少很多。
不过在生活并不富裕华北地区,驴却养得很多。因为驴需要的草料和饲料相比于马和牛要少很多,民间有云:“穷养驴,富养马”。
同时,禁止杀牛、杀马的时候很多,禁止杀驴的却很少。在清朝历代皇帝中,只有皇太极禁止过杀驴。这就为驴肉的出现提供了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