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滑板、一次性竹餐盘,竹家具,竹炭……从破土而出到长大“成年”,一棵南竹的生长只需要4年时间。短暂的生长培育周期和高效的利用率,让绥宁南竹产业的羽翼日益丰满,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。
绥宁是“中国竹子之乡”和全省4个竹产业建设示范县之一,拥有南竹75万亩,立竹数达1.5亿株。近年来,绥宁县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,通过做大总量、优化结构、转换动能等途径,把南竹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,加快建设南竹加工全省区域性中心,实现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“三赢”。
内优:丰产培育,南竹体量倍增
“通过实施南竹丰产培育项目,竹林增加了产出,减少了运输成本,每亩可增收800余元。”指着山上满目葱翠的竹林、四通八达的竹林道,家住绥宁县麻塘苗族瑶族乡三寨村村民邹定泽说道。
近年来,绥宁县坚持培育与开发并重,从南竹资源培育入手,着力壮大总量和质量,实现了南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。在宣传上,动员全民参与南竹丰产培育;通过政策引导,大力推进丰产培育工程,每年实施南竹低产林改造与丰产培育1万亩以上。
抓住了生产源头,就把握住了发展的脉搏。绥宁通过示范带动,集中资金建设丰产基地。全体在职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带头建立样板示范林1万余亩。坚持奖补资金优先向示范基地倾斜,先后投入1500万元,集中连片建成万亩示范林1个、千亩示范基地6个、五百亩示范点22个、百亩示范户65户,形成3条百里高产示范竹带。